2016-12-07来源:江苏美术家网 |
近日,由南京市鸡鸣寺书画院、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文联书画研究院、徐州彭城画院共同主办,徐州市鼓楼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西楚山水画会、徐州市大风书画研究院协办的“王继刚画展座谈会”在南京市鸡鸣寺书画院召开。
会议由徐州市文联书画院院长陈兴洲主持,南京大学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小民教授发表了《问境旷逸:王继刚作品品读》的主题演讲。江苏省委宣传部社会宣传处处长薛应成、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亚平、《新华日报》副总编金伟昕、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孙茂祥、南京市鸡鸣寺书画院院长蔡士洲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了座谈会。
\ 杨小民 记得去年,我与法国著名艺术家、巴黎大学教授Bertrand BELLON先生在我的画室闲谈时,曾交流过地域对艺术家创作风格和精神可能造成的影响,他还问了我的家乡徐州的历史文化等问题,此后,我也不间断的做了些思考。近日,老友王继刚先生要办画展,约我写点文字,他作为徐州画家群体中风格图式较为凸显的一位,我一直在关注他,借此机缘,说点我的想法。 我以为,徐州的画家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为豪放恣肆,以重墨或重彩狠笔直取,彰显气势之大,笔性之苍茫,着力于追汉风、索汉魂,因而常常弃水不用或极少用,以求大写之快。这类画家往往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找寻绘画精神。另一种画家兼容南北,并取法古今,这是徐州的地理条件使然,可谓“地缘优势”。历朝历代作为战略要地的徐州,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士农工商兵各阶层皆有,在形成完整而又系统的“江湖社会”景观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良性杂糅。他们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徐州的艺术生态变得“有机”起来,苍茫厚重和华滋灵秀并存,老辣朴拙和温润洒脱共生,形成了徐州画风多元并举的格局。王继刚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黄河故道、拉魂腔、狗肉、烙馍馍构成了他的生活气场,也确立了他的艺术气场,浸淫其间,养画也养心。从他作品中所渗出的旷逸、雄阔、玄冥、清丽之气无不与这方水土有关。 杂树、村舍、小艇这些生活及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地域符号是王继刚作品的主要构成元素,用中锋笔笔勾出,加以皴擦,然后用水带墨带色去破,再用淡墨淡色甚至清水反复通染造境,最后点撒重彩醒画。这里最关键的、也是最难处理的就是用笔与用水的衔接,笔隐于墨色藏于水,非合一而不能达也,这关乎到造境,处理不好则意境全无。王继刚绕开了一味粗放而毫无顾忌的粗率用笔,而大量用水或泼或染,笔无痕处入苍冥,营造出大朴之境,这是他的高明,也是王继刚笔墨范式的核心。《听雨》、《村口小忆》、《思归》、《雨霁》、《忆旧系列》等作品都较有代表性,是典型的“继刚粉本”。 今人作山水,多取前人作山水之套路,翻翻教科书依样画葫芦,实属“概念山水”,虚假造作味同嚼腊,居然还宣称“继承传统”,活脱脱一群歪嘴和尚,古人真要笑今人无能也。放眼全国,业余爱好者和专业画家作品无甚差别,能入眼者了了。岂不知古人作山水常常经过行脚、神会、顿悟几个过程,脚走数月甚至数年,一边走一边揣摩,心与山水逐渐贴近,一种若即若离的神会状态,入得真山见得真水,方得顿悟,笔下山水方是胸中山水,此时可得山之真魂,水之真味。王继刚悟道此理,他避开了古人家法,另起炉灶烧自家饭,西画的构图、设计的构成,凡可用者皆为我法,可见他的勇气与才情。近几年的作品《秋意》《鸣涧》《春韵》中我们已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形式主义倾向,它试图把中国画从文学性的怪圈拉回到绘画性的轨道,这是一种良性的回归,也是他自身的可贵突破。 夜深人静,就此打住。 2012年2月29日于南京大学 (作者系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继刚先生简介 王继刚,别号闲云堂主人,1963年出生,江苏徐州人,1984年考取江苏省文艺学院,1995年就学于中国美协中国画高研班,2014年就读于龙瑞先生山水画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山水画家,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当代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网艺委会副主任,徐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徐州市文联书画院执行院长,徐州市鼓楼区文联副主席、书画研究会会长,诗词协会会长,萧龙士艺术馆名誉馆长,《淮海书画名家》主编。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展)并获奖,艺术生平入编《当代中国画名家辞典》《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20余部专业书籍,1989年被评为徐州十佳青年国画家。曾获全国《十年书画精品》怀历金奖。1995年于中央美院举办《王继刚山水画展》,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金山角》节目专访。2013年接受江苏有线电视台银晟影视频道《东方视角》艺术人生专访。部分作品被中央美院画廊及海内外知名机构或个人收藏。已出版《闲云集》《王继刚画集》《江苏省美术家精品集•王继刚专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集•王继刚专辑》等。 其作品及赏析在《中国画观察》《艺术品投资》《江苏文化》《当代教育》等数十家报刊杂志上连载。 王继刚先生作品赏析
责任编辑:王洁 |